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況?
牙疼自行買瓶甲硝唑頂一頂,
孩子剛打噴嚏就遞上一片家里儲備的頭孢,
但殊不知這些用藥習慣不但幫不了大家,還可能讓我們成為微生物耐藥的“幫兇”
2024年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確定的“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”,今年的活動主題是“教育 倡導 立即行動”。旨在通過教育和倡導,提高公眾對抗微生物藥
物的認識和了解,立即行動起來,促進合理使用,共同應對微生物耐藥性的挑戰(zhàn)。
什么是抗微生物藥物?
抗微生物藥物,指能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(細菌、真菌、病毒、寄生蟲等)生長或繁殖的藥物,是用于預防和治療人類、動物和植物感染的藥物,包括抗菌藥物、抗病毒藥、抗真菌藥和抗寄生蟲藥,像常用的阿莫西林、頭孢克肟、紅霉素、青霉素、甲硝唑、奧司他韋等都屬于抗微生物藥物。
什么是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?
病原微生物對抗微生物的作用會產(chǎn)生耐受性,而耐受性一旦產(chǎn)生,藥物的療效明顯下降。過度使用和誤用抗菌藥物會導致耐藥細菌在人類、植物、動物和環(huán)境中出現(xiàn)并傳播。
預防抗微生物藥物耐藥,我們能做什么?
1、不隨意購買和服用抗微生物藥。
明確抗微生物藥不等于消炎藥,也不等于感冒藥,必須經(jīng)過臨床醫(yī)師專業(yè)診斷才能確定是否需要使用。
2、不隨便改變用藥劑量和品種。
治療感染性疾病需要遵醫(yī)囑用藥,不宜擅自改變用藥頻次或劑量,更不能自我判斷藥物無效自行更換抗微生物藥物類型。
3、不自行停藥。
不同感染性疾病,抗微生物藥物療程和劑量也不相同,即使病情好轉(zhuǎn),也應該在醫(yī)師或藥師指導下用足療程。
4、不與他人共用或使用剩余的抗微生物藥物。
每一種抗微生物藥物都有特定的抗菌譜,用于治療特定感染性疾病。剩余的抗菌藥物應妥善處理,不得隨意使用。
5、做好疾病的預防。
可選擇接種疫苗,并在平日做好手衛(wèi)生,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有助于限制感染的傳播。
備注:以上部分圖、文來源于網(wǎng)絡,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