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常生活中,如果鞋子沒有穿對,或是走路姿勢不對,或是走多了,站多了,足跟部出現疼痛也是正常的,但若是長期、反復足跟部疼痛,則有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!
近日,今年59歲的董阿姨就因右足跟部疼痛2月有余來到我院就診,據董阿姨自述,有時會間斷性的痛,行走時會加重,休息后緩解,然后逐漸加重,已經嚴重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。在我院進行治療后日前已滿意出院。
足跟痛是什么?
足跟痛又名跟痛癥,是跟后痛和跟下痛的總稱。女性多于男性,胖人多于瘦人,以跟底痛最為常見。表現為單足或雙足跟部疼痛,行走時疼痛加重,常常伴有跟骨結節(jié)部骨刺形成,但并不是骨刺越大疼痛越嚴重,疼痛的嚴重程度和骨刺的方向有關。如果骨刺斜向下方,疼痛較明顯;如果骨刺與跟骨平行,疼痛則不明顯。
足跟痛的癥狀有些什么?
1. 跟后痛
表現為跟腱周圍腫脹、壓痛,且足背屈時疼痛加重。
2. 跟下痛
多出現在早晨,剛開始行走幾步時疼痛劇烈,以致跛行;活動片刻后疼痛減輕,跟底壓痛。
如何預防足跟痛?
一、牽拉足底筋膜及腓腸肌
牽拉足底筋膜和腓腸肌,增強小腿肌肉的力量,讓小腿肌肉強大起來,足底筋膜就不用承擔過度的壓力,可以有效的緩解足跟痛。
1.扶墻牽拉
雙手扶墻前腿弓后腿繃,感受到到小腿后面的肌肉被拉伸。
2.毛巾牽拉
腳要向前方用力,對抗毛巾的拉力30秒,此動作牽拉小腿后方腓腸肌也可以鍛煉踝關節(jié)肌肉力量。
3.腳底滾球
將一只腳放到球上,然后來回滾動,稍用力向下按,但要保持足底舒適。
大家平時沒事時可以多練練這些動作,站累了就地就可以做做,緩解腳踝壓力,運動前熱身時練練這些動作,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護腳踝不受傷害。
二、有一雙合適的鞋
1、選擇穿輕軟合適的鞋子,減輕足跟壓力,防止跟骨損傷。
2、減少跟部負重刺激,少站立、少走路,尤其不能刻意去走鵝卵石路,讓足跟部充分休息,為以利于損傷的愈合和炎癥的吸收。
三、老年人應當防止過度負重及用力,包括控制體重,避免重體力活動。
四、堅持足部鍛煉,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力,如赤腳在沙地上行走。
榮縣新城醫(yī)院溫馨提醒:
在日常生活中,多數人對于足跟痛都不當一回事兒,覺得并沒有什么,但久拖不治,會引起后患,如果出現足跟痛,一定要及時治療,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。
備注:以上部分圖、文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